“不必再照西方劇本走”:法媒記者講述烏克蘭南部見聞
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道 法國《費加羅報》網站7月21日刊登了一篇記者手記,該報駐烏克蘭南部的特派記者朱利安ⷧ瑦講述了他關於梅利托波爾市新政府為民眾辦理俄羅斯護照的見聞。全文摘編如下:
尼娜ⷨ읧耶夫娜對周圍人嗤之以鼻。這位不願意透露年紀的精致婦人來到這裏,是為了領取紅色封麵的俄羅斯新護照。她全程神情淡然。
自烏克蘭南部的紮波羅熱地區被俄軍攻破之後,梅利托波爾市政府便更換了領導層。該政府邀請記者團觀看俄羅斯護照發放工作,《費加羅報》特派記者便是其中一員。
梅利托波爾的俄羅斯護照發放工作已經開展一個月有餘,每天能吸引二三十人,但當局希望進展能再快些。由俄羅斯總統普京頒布的簡化程序正在進行當中。
“就像蘇聯時期那樣!”
2月24日俄烏衝突開始之前擁有15萬居民的梅利托波爾,早已開始向俄羅斯時間過渡。盧布已經流通數月,烏克蘭貨幣格裏夫納正逐漸消失,接下來是俄羅斯的電信運營商、銀行分行接踵而至。
“俄羅斯來了就不走了,平靜終將回歸,就像蘇聯時期那樣!”65歲的達米爾興衝衝地說,“剩下要做的就是打敗納粹和法西斯分子。”
他指的是基輔當局。
“人們確實想成為俄羅斯公民,”40來歲的納迪婭女士信誓旦旦地說,“坦率地講,2014年我們就在羨慕克裏米亞,人們暗自希望發生同樣的事情。現在終於盼到了,這塊土地連通了頓巴斯和克裏米亞。您知道嗎,他們向我們承諾提供免費醫療!”
然而,這座城市籠罩在一片奇特的氛圍中。在護照中心的內部,我們看到3名公民正在伴著國歌聲背誦俄羅斯憲法中的章節。他們正式成為俄羅斯公民,此時普京的畫像正掛在書記官的辦公室牆上。
“我覺得其實這裏和其他所有地方一樣,(對俄羅斯統治的)支持者和反對者可能各占一半。”31歲的化妝師奧列西婭說。
她和這裏的大多數人一樣平時主要講俄語,當前形勢在她看來有一個好處:“我7歲的兒子不太會說烏克蘭語,但是馬上就得用烏克蘭語學習,可之前沒有人教過他。現在讓他用俄語學習會容易很多。”這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坦言,“烏克蘭統治下”的公共服務和能源狀況“十分艱難”。
“不必再照西方劇本走”
被任命為該地區軍民政府新任行政長官的葉夫根尼ⷥ𗴥騌襟歲,他從2014年起就加入了主張親俄的反對派。在一場記者會上,這名身高1.95米、曾在空軍部隊擔任工程師的壯漢目光堅定。
他對紮波羅熱地區正在上演的解放感到高興,還表示需要恢複蘇聯時期國家之間的友誼。
在回答另一名記者提問時,他趁機開始了長達10分鍾的長篇大論,抨擊西方以及1999年北約對貝爾格萊德的轟炸。“在俄羅斯的統治下,我們永遠都是烏克蘭人,但是會以我們自己的方式。我們不必再按照西方強加給我們的劇本走了。再有,歐洲時代已經結束,亞洲時代已經到來。”
他還抨擊道,西方的價值觀很快就會讓那些從當地前往歐洲的年輕人感到失望。
那麽到底有多少居民離開了梅利托波爾呢?根據巴利茨基的說法,這一比例約為15%到20%。留下來等待俄羅斯到來的人通常是女性和老人。作戰年紀的男性都上了前線。
“年輕人當然向往西方,但是我們,我們這一代人,待在這裏更適合。”另一位退休的婦人柳德米拉坦言。
在仍舊矗立著烏克蘭詩人塔拉斯ⷨ甫琴科雕像的中央廣場上,柳德米拉排隊等候在民政部門的門前,她安撫一名拖家帶口但還沒有領到補助金的母親說:“城市被毀當然並不理想,但倘若沒有當初那場廣場革命,這一切也不會發生。我們是斯拉夫人,應當與俄羅斯做朋友。”
新行政當局堅持要順利過渡,正常生活,一切照舊。
俄軍還向我們展示周圍繼續開展著的工作:那裏有一座蘇聯時期的巨大鑄造廠,廠長說“這裏沒人離開”;那裏還有一家麵包廠在準備開拓新市場。
巴利茨基表示,他希望那些逃往他鄉的人能夠回來,加入俄羅斯的公投能在秋天舉行,頓巴斯地區也有可能如此。
文章轉載自:新浪新聞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